:::

白米甕砲台

白米甕砲臺(節錄基隆市志卷一土地志地理篇)

白米甕砲臺位於基隆港口西岸高地,與東岸的社寮島砲臺互為犄角,共扼住基隆港門,因而西岸在清代即陸續興建砲臺,包括仙洞砲臺、白米甕等砲臺。白米甕砲臺始建於何時尚難明瞭,不過光緒八年(一八八二)臺灣道劉璈奏狀中提及基隆的大營盤中,只列仙洞一處。光緒十年(一八八四)中法戰爭之後,劉銘傳為加強海防,在基隆新建西式砲臺,是否包括白米甕砲臺不得而知。至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割臺之役時,日軍侵入基隆時,據當時留下來的兩軍戰鬥佈署地圖看,基隆港口西岸實際上已有白米甕及仙洞兩座砲臺證明白米甕砲臺至少在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之前已存在。

白米甕可能早在三百多年前的西班牙及荷蘭佔據時期即曾有砲臺之設,故白米甕砲臺又有「荷蘭城砲台」之稱。至中法戰爭時,法軍曾登陸佔領它。中法戰爭之後,得到大修繕。日治時期,日軍再度改建,今日所見之形貌,即為日據時期由日軍就其址改建而成。因而這座歷史悠久的古砲台,實為經歷多次修建之後的結果。

白米甕砲臺經過日治時期的改建,用材較為優良。以較整齊的石塊砌成,砲座前方的子牆非常厚,並備有凹入牆體的貯彈孔。在兩尊大砲之間,以小土丘間隔,側牆仍以石條砌成,施工頗為精良。另外,砲座後方的彈藥庫,有如山洞,入口設鐵柵門,內部平面略如橢圓形,亦其特色之一。這座砲臺有許多構造與基隆大武崙砲頗為相似,所用材料及設計的觀念皆有共同之處。雖歷經多年滄桑,但格局仍然保持完整,實屬難能可貴。

交通資訊:

可由市區搭乘301路大白莊線公車,在終點太白莊站下車,再循豎 有「太白社區」指標的巷口進入,沿光華路37巷坡路往上前進,步行約30分鐘便可抵達。

自行開車者循中山一路、二路後轉復旦路,接光華路在「太白社區」指標左轉小徑上山,該地交通道路既狹且曲折,注意來車,交會時須特別小心。

 
  • 發布日期:2020/08/26
  • 發布單位:中山區公所民政課
  • 最後更新時間: 2022/08/25
  • 點閱次數:2034
回頁首